發布時間:2025年04月30日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點擊率:[] 次
第二十七期
攻堅:職工技術協作共克時艱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農業大面積減產減收,國民經濟遭遇較大困難,舉國上下面臨嚴峻考驗。1961年1月,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開啟了對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1963年9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總結基層工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會同國家經委作出《關于在工業、交通企業中開展“五好”企業和“五好”職工競賽問題的報告》,提出通過評選獎勵“五好”企業和“五好”職工的辦法,來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管理的進步。黨中央、國務院于同年10月批轉了這個報告,報告中統一規定“五好”企業是政治工作好、計劃完成好、企業管理好、生活管理好、干部作風好。“五好”職工是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務好、遵守紀律好、經常學習好、團結互助好。此后,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了以“五好”為目標的比學趕幫和增產節約運動。
同一時期,前蘇聯撤走了大量在華專家,企業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遇到了諸多困難。為了克服技術難關,廣大工人積極開展技術協作活動。1961年初,全國勞模吳家柱、沈陽市勞模林海豐和沈陽市先進生產者吳大有針對工廠面對的技術難題開始合作攻關。在吳家柱幫助下,沈陽拖拉機廠手工研磨變成機械研磨;在林海豐幫助下,沈陽氣壓機廠磨床砂輪修整難題得到解決。
1961年6月,沈陽市委領導向干部、勞模傳達黨中央號召:發憤圖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吳家柱等三人找到王鳳恩、尉鳳英、張成哲等沈陽市知名勞模,將職工技術協作組織增加到十幾人,不久又突破了100人。大家或互相介紹革新成果,或提出課題研究解決辦法。
1961年10月24日,沈陽市正式成立“沈陽市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廠際經驗交流和技術協作活動委員會”,吳家柱擔任主任。職工技協活動在沈陽市總工會的領導和支持下,蓬勃開展起來。1982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正式成立“中華全國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
職工技術協作活動和“五好”競賽的開展,幫助企業解決了長期未能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生產效率和企業管理水平,是我國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做好生產、攻克難關的重要力量。
來源: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