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4月21日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點擊率:[] 次
第十八期
二十世紀的中華大地,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在覺醒的無產階級中迸發出燎原之勢。從五四驚雷中孕育的《勞動界》第一聲吶喊,到伴隨著新中國誕生曙光的《工人日報》莊嚴問世,中國工人報刊的百年歷程,見證著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的發展壯大。 五四運動后,第一批工人報刊創辦,特別是1920年在上海、北京、廣州分別出現的《勞動界》《勞動音》和《勞動者》周刊,這是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從事工人運動宣傳的良好開端。
1921年8月20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不到10天,便創辦了機關報刊《勞動周刊》,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創辦的第一份全國性工人報刊。其辦刊宗旨強調:“專門本著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宗旨為勞動者說話”。
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人數不斷發展壯大。1924年10月,《中國工人》雜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辦,因其欄目新穎多樣,內容豐富充實,有效宣傳了黨的主張與政策,深得工人群眾的擁護與喜愛。
隨著中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工人報刊與工會運動結合愈發緊密。1932年5月,《蘇區工人》報創刊于福建長汀縣,后遷到江西瑞金,它是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執行局機關報,面向蘇區廣大工人群眾和各級工會干部進行宣傳。
1945年6月,中共中央華北局在河北創辦了一份通俗性綜合雜志《新大眾》,1947年底,為適應形勢發展,《新大眾》雜志改為《新大眾報》。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時,《新大眾報》遷往北平,改為《大眾日報》,這就是《工人日報》的前身。5個月后,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的李立三向毛澤東主席提出建議:“需要有一個專門以工人群眾為主要對象的報紙;以工人讀者為對象,根據我們對工人群眾的要求與教育來辦”。這個建議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并親自為《工人日報》題寫報頭。
1949年7月15日,《工人日報》正式創刊,發刊詞說,“工人日報要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鼓舞者”“要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喉舌,使我們工人有發表意見與討論問題的園地”。
在新中國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形勢下,為加強對工會工作的指導,1952年7月25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創辦了機關刊《中國工運》,作為工運理論研究和記錄工會實踐的重要平臺。毛澤東主席為《中國工運》題寫刊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富春致《發刊詞》。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新聞事業和工運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工人報刊走過了百年光榮歷程。目前,全國各地公開出版發行的工人報刊有近40家,為黨領導工人運動和工會事業的發展持續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來源: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