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 陽職新聞 > 陽職要聞

加強課程資源建設 助推教學質量提升


發布時間:2024年12月30日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點擊率:[] 次

為切實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24年我院山西省“職教金課建設為抓手,力推課程改革,以點帶面扎實開展各專業課程建設。

近日,山西省教育廳公布了2024年認定的省級職業教育金課,我院護理系馮麗霞教學團隊的《急危重癥護理學》、光美霞教學團隊的《基礎護理技術》,機電工程系代建生教學團隊的《鉗工工藝與能訓練》三專業課程認定為山西省職業教育金課,思政部劉玉潔團隊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認定為山西省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

initpintu1_副本.jpg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是當代大學生必修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建設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系統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科學體系。把握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圖片5.jpg

團隊教師深耕教學一線,并積極開展理論和教學的雙向研究。其開發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資源,協力推進了線上課程教學,已覆蓋各專業學生1萬余名,課程學習累計百萬余次。課程平臺能夠保障信息安全,能夠在多種終端上運行,同時滿足提供開放用戶身份數據、課程訪問數據、學習行為數據以及相關運行數據等監管要求。思政課示范與引領作用凸顯,思政課教學改革初具成效。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護理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建設貫穿“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對接崗-課-賽-證,結合臨床護理、助產崗位對急救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按照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特點國家《護理專業教學標準》《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融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賽項標準、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臨床急救典型工作任務作為教學主線,重構教學內容,設計五個模塊17個工作任務,涵蓋臨床急救領域的關鍵知識點和技能,實現教學內容與賽證融通,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圖片6.jpg

圖片7.jpg

圖片8.jpg

《急危重癥護理學》山西省“職教金課”建設,極大提升了團隊教師教學教研、學術水平。

圖片9.jpg

課程建設突出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創設“三師兩院一中心”實訓體系,依托市域產教聯合體創設理論教師-實訓教師-臨床導師三師團隊,基于校內仿真醫院,校外教學醫院,急救中心開展技能操作綜合實訓,幫助學生完成理論到應用的知識遷移,突出“我想救-我會救-我敢救”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進階式提升。

基礎護理技術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內容涵蓋了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中基礎護理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將課程內容知識點打碎重構,同時融入臨床常用情境,確保課程內容與臨床接軌

圖片10.jpg

在教學方法上,鼓勵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創新模式,打破傳統課堂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圖片11.jpg

在課程管理上,實施任課教師全天候動態管理,打破地域、時空界限,課前、課上運用豐富的線上資源輔助教學,線下對實際應用效果進行跟蹤,不斷改進和完善。這種體系確保了課程建設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圖片12.jpg

基礎護理技術》建課以來,任課教師秉持“崗-課-賽-證”結合的理念,綜合課程資源優勢,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教學成績日益突出。

initpintu2_副本.jpg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是機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技能課程,是從事機械加工、制造,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等崗位工作的必修課程。

initpintu3_副本.jpg

課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操作教學,突出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大國工匠精神”為思政教育主線,設計每個模塊的思政園地,實現在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形成協同效應,切實做到“立德樹人”。

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基于線上平臺,以學生為主,采用任務驅動、討論交流、示范、實踐等教學方法,分課前、課中、課后三段開展教學。

initpintu4_副本.jpg

課程完成后,以成果導向評價為指引,采用過程與結果,綜合與增值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完成考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

課程建設是推動教育創新,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途徑。截止目前,我院被認定為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1門,省級在線精品課程2門,省級職教金課3門。我院將以這6門課程的建設為典型,在各系部輻射推廣,在全院范圍內提升課程建設效果,助推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