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03月14日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點擊率:[] 次
2023年3月,5000余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赴京參會。他們肩負人民重托,在首都北京共商國家發展大計,暢談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領域的熱門話題。其中有不少有關語言文字工作的真知灼見。兩會期間,“中國語言文字”強國號將分期展示部分代表、委員對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傳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推進全民閱讀等工作的發言,與您共同聆聽兩會中的語言文字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
科技創新助推書法教育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約2億多人,按每人每次洗筆使用500毫升水、用紙1張,每年練習30次計算,需要300萬噸水,40億張紙。這些紙張不但消耗了大量林業資源,而且還難脫色,很難循環再利用。另外,墨汁生產制造企業存在的科技附加值低、生產排污成本高、利潤率低等問題,也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和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新型水致褪色環保墨汁技術已成熟,可以形成工業化產品,將此技術創新成果融入書法教育,將使書法研習過程便捷、綠色、低碳,大大提高書法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梢赃x擇合適的中小學做試點,建立專項管理制度,分步推行,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輻射全國中小學。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 洪厚甜
建設“歷代書法經典名作品鑒工程”,提升書法發展維度
在書法藝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書法愛好者和從業者持續增加。在此基礎上,應當提升書法發展的維度,讓更多人感受和學習書法文化,并推動這一文化符號走出國門。可以考慮開展以政府主導、為普及和傳播書法藝術而進行的基礎工程,組織專家對中國書法史上的歷代經典作品進行學術研究,站在學術和美學高度對經典作品進行評判和定位,建立起科學詮釋中國文化藝術經典的參照系。當下,書法藝術進入校園,學生從小接觸、學習傳統文化已形成良好氛圍,如果能夠建立一種規范的參照系,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書法知識和技術教學,可以保障書法藝術在教育和推廣中的質量,并將書法研究和培訓引入更深層次、達到更專業的水準,從而避免不合格的教育者或傳播者對大眾產生誤導。
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黨委書記 徐西鵬
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海外華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海外華文教育面臨教師、教材、教法“三教”難題。對此,華僑大學著力辦好華文教育專業,推進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和國家語言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承辦絲路華教海外師資研修班、海外華文校長研習班、中華文化大樂園等項目,助力海外華文教師隊伍建設;開發面向不同群體的海外華文教材、中華文化讀本,研發有針對性的線上線下課程資源,豐富華文教育內容供給。學校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海外華文教育高質量發展。去年12月底,由華僑大學研發的“華文教育機器人”順利“出海”,走進了菲律賓多所華校,緩解了海外華文教師不足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努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更多適應海外當地需要的華文教育智能化產品,助力海外華文教育提質增效。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 董洪川
建立區域性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協同機制
目前語言服務市場發展程度不高、語言服務人才供需失衡、區域內組織機構協同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建議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語言服務能力,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同時推進專業建設,完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翻譯人才培養布局。建議建立區域性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協同機制。由國家部委牽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區域性語言服務研究中心,形成成渝兩地政產學研協同工作機制,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語言服務研究項目和語言服務翻譯工作。如開展區域性語言服務行業研究,制定成渝地區語言服務行業規范,定期發布成渝地區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和智庫研究報告成果;推動成渝兩地語言服務行業協會、翻譯類學術組織、翻譯人才培養院校加強協同聯動;在頂層設計、行業研究、翻譯服務、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歌唱家 劉玉婉
將民歌、戲曲、曲藝等資源納入全民閱讀
中國戲曲、曲藝等中國民族音樂扎根于中華民族沃土,唱的是中國故事,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建議將民歌、戲曲、曲藝等資源納入全民閱讀,在各類公共數字文化平臺予以傳播和普及,以實現傳統文化資源的高效共享。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號“中國語言文字”